cba竞猜关于加强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建设的意见
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,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,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,根据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总体部署,我校开展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(以下简称人才培养创新基地)建设工作。
第一条 建设的目的意义
建设人才培养创新基地,旨在支持鼓励积极开展人才培养模式综合改革,在教学理念、教学方式、实践教学、管理机制等方面开展实验,勇于创新,努力建设一批各具特色优势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,着力构建面向各类学生、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。
第二条 建设的主要原则
(一)注重服务全局,综合创新。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,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、高等学校办学规律和创新人才培养规律,把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建设与服务贡献社会有机融合。优先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地建设,注重培养国家和江苏重点领域紧缺人才。
(二)注重分类建设,以生为本。紧密结合高等学校的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,从人才培养工作实际出发,以生为本,分类指导。把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建设与学校改革发展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,激励学生自主学习,激发学生创新动力,激活学生创新潜质,让各类专业的学生各取所需,各展所长。
(三)注重突出重点,形成特色。紧密结合我校现行人才培养模式亟待改革的重点与难点,充分发挥人才培养创新基地改革特区的作用,有针对性地、创造性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,努力形成一批富有特色的改革创新成果。
第三条 建设的重点方面
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建设,重在开展综合性、系统性的创新实验,重在突出培养形式、教学改革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实验。
如在培养形式方面:重点围绕校际合作、校企合作和国际合作培养创新人才;以区域教学联合体或职教集团等形式为载体,联合培养创新人才;跨学科门类综合培养创新人才等。
如在教学改革方面:重点围绕教学内容、课程体系、实践教学、研究性教学、工学结合与顶岗实习、文化素质教育等多元因素的相互融合,系统改革,综合培养创新人才。
如在运行管理方面:重点围绕学分制与弹性学制、以服务师生为根本的开放管理、创新教学组织形式等多方面开展实验,为创新人才培养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。
第四条 建设的数量条件
(一)遴选数量:在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基础上,每年遴选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5~10个。
(二)基本条件
1.选题与载体方面:实验选题属于现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,改革力度大,创新内涵深,突破原有模式。实验载体选择恰当科学,覆盖面较大,便于组织实施。
2.目标与内涵方面:实验目标明确,符合本领域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、应用性人才或高技能人才等相关类型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,具有创新性、综合性和示范性。实验思路清晰,培养方案富有创意,特色鲜明,操作性强。
3.重视与保障方面:人才培养创新基地建设得到二级学院领导的高度重视,在政策、经费、制度、管理等方面,能够保障高水平实现基地建设目标,保证形成示范性的建设成效。
4.现状与基础方面:围绕实验主题已经开展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验,具有先期建设基础,积累了一定的建设经验。
(盐师院教〔2016〕8号文件)